新津的七旬婆婆陳玉明不識字,又覺得錢放在身邊要放心得多,她就將煤氣灶當成“保險柜”使用。6年前,她將3800元放進煤氣灶里。然而,6年后,3800元錢卻變成了一疊殘幣。昨天下午,經過銀行工作人員兩個多小時的清理,婆婆的一袋殘幣兌換了2500元。
錢放煤氣灶 6年后變殘幣
昨天下午1時,新津純陽小區6幢6號,陳玉明婆婆的家。見到記者到來,老人小心翼翼地從衣包里掏出一個白色塑料袋,輕輕地放在茶幾上。袋子里邊,就裝著婆婆的3800元殘幣。“看嘛,都成這樣子了。”老人嘆氣地說。從表面看上去,那疊殘幣有2厘米厚,大部分粘在一起,還有不少拇指般大小的殘幣。
陳玉明說:“幾年前,我們所住舊房子要拆遷,政府部門補助了2萬元錢。想到今后要買家具,我把3800元錢卷成一團,悄悄地放進屋檐下的煤氣灶里。”當時,煤氣灶并沒使用,上面放有一個洗臉盆,平時用來洗手。灶中有錢一直是個秘密,除陳玉明外無人知曉。當他們搬進新房買沙發需要700元錢時,老人才去煤氣灶里取錢。當她打開塑料袋時,37張面額為100元和2張面額為50元的人民幣全部變成殘幣。
這些日子,對陳玉明來說只有郁悶,這筆錢對他們家來說是個天文數字,又不能跟丈夫說。丈夫吳少清靠撿垃圾為生,兒子吳建忠身體不好,平時就在小區里拉三輪,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據。
銀行清理2小時 兌換2500元
鄰居白雙福知道陳婆婆的錢變成殘幣這件事后,決定幫老人到銀行兌換殘幣。下午1時30分,在白雙福的陪同下,老人來到工商銀行新津支行。幾名工作人員獲知老人的遭遇之后,十分同情。“不要急,我們來給你處理。”工作人員對袋子中的殘幣初步鑒定后,認為錢殘缺嚴重,不能全額兌換,并要求老人回社區開張證明。陳婆婆回到新津五津鎮城西社區,工作人員獲知情況后,馬上出具了證明。
與此同時,銀行工作人員一張張清理殘幣。記者看見,工作人員手中有兩張100元的紙幣,粘在一起。“有點難。”工作人員說,“還是慢慢撕,不然200元錢就變成100元錢了,這錢對老人家很重要。”20分鐘后,那兩張殘幣在工作人員手中艱難地被撕開。工作人員擦擦手上的汗珠,又繼續清理殘幣。
兩個小時后,所有殘幣全被工作人員清理出來。根據兌換殘幣標準,最后清理出來的殘幣換出了2500元錢。老人拿著錢走出銀行大門,臉上露出微笑。
延伸閱讀
兌幣有標準 殘缺不超過1/2
記者注意到,陳玉明老人的殘幣可用“千瘡百孔”來形容,票面的殘缺面積大,還有一些面額破損面積超過1/2,銀行方如何兌換?
針對這個問題,昨日下午6時,工商銀行新津支行網點一工作人員表示,老人持有的殘幣每張鈔票能辨別真偽,主要圖案齊全,根據中國人民銀行《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辦法》給予了兌換。“并非是老人家庭困難才兌換,而是根據相關規定執行的。”
據了解,殘幣兌換有一定標準:票面能辨別真偽,殘缺不超過1/5,其余部分圖案、文字能照原樣連接者,可兌換全額;票面殘缺1/5至1/2的,可兌換半額。屬于下列情況之一者不予兌換:票面殘缺1/2以上者;票面污損、熏焦、水濕、油浸、變色,不能辨別真假者;故意挖補、涂改、剪貼、拼湊、揭去一面者。
銀行方還提醒市民,如有大量現金應存入銀行;當有殘幣時應保管好,不要點數鈔票,以免灰渣掉落,導致殘留面小兌錢少或無法兌錢。對一些不識字的客戶,銀行方將采取特事特辦,客戶名字讓他人代填,客戶在資料上按手印
來源: 保www.